最近更新:20/5/2025
上次旅遊四國時,在宇和島站、松山道後溫泉區、以及由江川崎騎車前往中村的途中,不時都在車路旁看見一些「四國一周」的藍色標示,在道の駅よって西土佐蓋印章時,也發現有「四國一周」的印章,當其時不以為然,回到家裡,上網查一下「四國一周」是什麼來著,原來那是愛媛縣自行車新文化推進協會為了推廣四國魅力,規劃了「四國1000公里單車環島之旅」,我立即被這項挑戰活動吸引著,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,熱情可能會逐漸冷卻,最後會否實行還是未知數,畢竟實在有太多事情要顧慮,作為一個中年男人,上有高堂,下有妻兒子女,要任性地離開他們十數日,也不是一件容易決定的事。但另一方面,隨著年齡增長,身體機能會逐漸退化,若不趁還有體力時去挑戰,到身體出現毛病時,恐怕那時已變得有心無力。
辜勿論最終決定如何,現階段還是先編排好行程及鍛鍊體能,之後看情況再算。
1. 單車
要進行環島旅遊,單車是不可或缺,要麼在當地租車,要麽自帶單車前往。若果選擇租車,最方便莫過於在高松站旁的捷安特單車店租用,在其網頁上可以預約,以「四國一周」官網建議的11日行程為例,租一台山地車約需30,000日圓,價錢尚算可以。
不過當用自己的"師奶買餸錢七"鍛鍊後,想法又有所改變,雖然大多數車友都是帶他們的RB出遊,偶爾有些車友會帶"小布",若果自己只是帶一部20寸摺曡鐵車出行,可能會給人家取笑,而且騎行過程應該會較辛苦,這豈不是自討苦吃?雖則每日騎100km不是問題,只是會用多了時間而已,但若果整天都在騎車,似乎失卻了單車旅遊的樂趣,所以要更改官方的樣本行程,希望每日最多只騎6小時,約80km左右,計及拍照、觀光、休息和等候燈位時間等等,9小時應該差不多,再預1小時緩衝時間,每天最好能在早上8時出發,在下午6時天黑前結束。
另外單車托運也要顧慮,若然最後真的帶單車出遊,我計畫到達後便開始從機場騎行到市區,暫時未清楚航空公司會否拒絕托運只用普通尼龍攜車袋裝備單車,這個要等決定成行時,再向航空公司確定。
雖然自己的單車有點生銹殘舊,騎行時,某些位置有時更會有"達達"聲響,起初以為中軸出問題,不過換了還是一樣,仍未找到原因,但勝在較熟悉其操控,而且並不顯眼,相信不用擔心會被盜竊,現階段還是傾向自帶單車出行這個選項。
2. 行程
以每日最多騎約80km,把官方的11天樣本行程重新規劃,起初規劃了16天,加上頭尾兩天,共18日,實在有點長,於是重新檢閱那裡可以壓縮一下,但最終都只能縮減2天,要16天。
Day01 高松空港 --> 高松駅 17km
Day02 高松駅 --> 鳴門駅 67km 或經鳴門公園 80km
Day03 鳴門駅 --> 阿南 45km 或經鳴門公園 76km
Day04 阿南 --> 宍喰 69km
Day05 宍喰 --> 道の駅 田野駅屋 (via 縣道202號 64km) 或 (via 室戶岬 72km)
Day06 道の駅 田野駅屋 --> 高知 (はりまや橋) 61km
Day07 高知 (はりまや橋) --> 道の駅 なかとさ 60km
Day08 道の駅 なかとさ --> 道の駅 四万十大正 42km
Day09 道の駅 四万十大正 --> 四万十市役所 (中村) 65km
Day10 四万十市役所 (中村) --> 分岔口 (土佐清水市) --> 足摺岬 --> 分岔口 (土佐清水市) 60km
Day11 分岔口 (土佐清水市) --> 宿毛 (ローソン 宿毛バイパス店) 50km
Day12 宿毛 (ローソン 宿毛バイパス店) --> 宇和島駅 62km
Day13 宇和島駅 --> 道の駅 八幡浜みなっと 38km
Day14 道の駅 八幡浜みなっと --> 道後温泉駅 69km
Day15 道後温泉駅 --> 伊予三芳駅 / 壬生川駅 / 伊予西条駅 54km / 65km / 79km
Day16 伊予三芳駅 / 壬生川駅 / 伊予西条駅 --> 観音寺駅 91.5km / 80.5km / 66.5km
Day17 観音寺駅 --> 高松駅 65km
Day18 高松駅 --> 高松空港 17km
壓縮後
Day07 高知 (はりまや橋) --> 道の駅 四万十大正 102km
或
Day08 道の駅 なかとさ --> 四万十市役所 (中村) 107km
Day11 宿毛 (ローソン 宿毛バイパス店) --> 道の駅 八幡浜みなっと100km
或
Day11 宿毛 (ローソン 宿毛バイパス店) --> 道の駅 どんぶり館 (西予) 82.5km
Day12 道の駅 どんぶり館 (西予) --> 道後温泉駅 86.5km
有機會要騎約100km,再加上有上坡路,應該會頗為辛苦。
正如前面提及,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男人,要離開家人兩星期多實在很難取捨,或者可以考慮分兩次進行,這個之後再決定吧。
3. 練習
主要練習耐力和長時間騎行後的恢復能力,畢竟不是騎一日半日,要每日騎約80km公里,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於是設計了幾條路線來鍛鍊。
a. 來回馬鞍山及大圍,約20km
b. 來回馬鞍山及大埔,約20km
c. 來回大埔及大美督,約20km
d. 來回大埔及上水,約20km
e. 來回馬鞍山及元朗,約70km
一般會較多騎(a)或(b)這條"買餸"路線,偶爾會疊加其餘路線來增加運動量,一個星期通常都會騎到四次以上,暫時下雨天都不會出車,因為不想加速單車老化。
環島路線有不少山路,我相信20寸摺車遇到最大的難題會是爬坡,雖則到其時大不了可以推車,但能力可以的話,還是想儘量用雙腳踩上去,所以練習路線上稍為有長一點的斜坡都不會放過,最近更騎了富安花園旁的梅子林路上山,真的很不容易,尤其是要維持單車直線上山,不要大幅左搖右擺,更加辛苦。下坡時,又發現了另一問題,車速不能太快,否則會很飄,隨時失控,這應該是細車的原因,但若長時間剎車,又會導致過熱,要很小心拿捏剎車時間,不過到時都是看情況而定,大不少又是推車下坡,安全要緊。
4. 行裝
暫時想到什麼就先記下來。
a. 小型打氣筒,或者會加帶電動打氣筒。
b. 內胎兩條,補胎工具,撬胎棒,鏈油
c. 攜車袋
d. 六角匙,螺絲批,士把拿,索帶,前後車燈,頭盔
e. 勞工手套
f. 替換衫褲襪共三套,風褸
g. 便攜雨衣
h. 盥洗用品
i. 行動電源,後備電話,充電器及線